SYD-2801E電腦瀝青針入度測定儀(yi) ——國內(nei) 生產(chan) 廠家是獻縣天健儀(yi) 器有限公司根據交通部《JTG E20-2011》行業(ye) 標準的技術要求 新設計製造的。本方法適用於(yu) 測定道路石油瀝青、聚合物改性瀝青針入度以及液體(ti) 石油瀝青蒸餾或乳化瀝青蒸發後殘留物的針入度,以0.1mm計。其標準試驗條件為(wei) 25℃。荷重100g,貫入時間5s。
針入度指數PI用以描述瀝青的溫度敏感性,宜在15℃、25℃、30℃等3個(ge) 或3個(ge) 以上溫度條件下測定針入度後按規定的方法計算,若30℃時的針入度值過大,可采用5℃代替。當量軟化點T800是相當於(yu) 瀝青針入度為(wei) 800時的溫度,用以評價(jia) 瀝青的高溫穩定性。當量脆點T1.2是相當於(yu) 瀝青針入度為(wei) 1.2時的溫度,用以評價(jia) 瀝青的低溫抗裂性能。
電腦瀝青針入度測定儀(yi) ——國內(nei) 生產(chan) 廠家技術參數及指標
1、測量範圍:0~600針入度;
2、分辨率:0.1針入度;
3、時間設定範圍:0~60秒,時間誤差小於(yu) ±0.1秒;
4、加熱器功率: 200W;
5、控溫精度:25±0.1℃(注:環境溫度應不高於(yu) 20℃);
6、數據存儲(chu) :30組;
7、恒溫浴:為(wei) 硬質玻璃缸;
8、攪拌:磁力攪拌;
9、標準針:2.5±0.05g, 符合GB/T4509、T0604的規格要求;
10、支架升降架: 雙重升降調節機構,便於(yu) 針尖對準試樣平麵;
11、工作電源:交流220V±10%,50Hz;
12、記憶功能: 能儲(chu) 存30個(ge) 測試數據。
二、 儀(yi) 具與(yu) 材料
1、 針入度儀(yi) :為(wei) 提高測試精度,針入度試驗宜采用能夠自動計時的針入度儀(yi) 進行測定,要求針和針連杆 在無明顯摩擦下垂直運動,針的貫入 準確至0.1mm。針和針連杆組合件總質量為(wei) 50g ± 0.05g,另附50g ± 0. 05g砝碼一隻,試驗時總質量為(wei) 100g ± 0.05g。儀(yi) 器應有放置平底玻璃保溫皿的平台,並有調節水平的裝置,針連杆應與(yu) 平台相垂直。應有針連杆製動按鈕,使針連杆可自由下落。針連杆應易於(yu) 裝拆,以便檢查其質量。儀(yi) 器還設有可自由轉動與(yu) 調節距離的懸臂,其端部有一麵小鏡或聚光燈泡,借以觀察針尖與(yu) 試樣表麵接觸情況。且應對自動裝置的準確性經常校驗。當采用其它試驗條件時,應在試驗結果中注明。
2、 標準針:由硬化回火的不鏽鋼製成,洛氏硬度HRC54~60,表麵粗糙度Ra0.2~0.3μm,針及針杆總質量2.5g ± 0.05g。針杆上應打印有號碼標誌。針應設有固定用裝置盒(筒),以免碰撞針尖,每根針 附有計量部門的檢驗單,並定期進行檢驗.
3、 盛樣皿:金屬製,圓柱形平底。小盛樣皿的內(nei) 徑55mm,深35mm(適用於(yu) 針人度小於(yu) 200);大盛樣皿內(nei) 徑70mm,深45mm(適用於(yu) 針入度為(wei) 200~350的試樣);對針入度大於(yu) 350的試樣需使用盛樣皿,其不小於(yu) 60mm ,試樣體(ti) 積不少於(yu) 125mL。
4、 恒溫水槽:容量不少於(yu) 10L,控溫的準確度為(wei) 0.1℃。水槽中應設有一帶孔的擱架,位於(yu) 水麵下不得少於(yu) 100mm,距水槽底不得少於(yu) 50 mm處。
5、 平底玻璃皿:容量不小於(yu) 1L,不小於(yu) 80mm。內(nei) 設有一不鏽鋼三腳支架,能使盛樣皿穩定。
6、 溫度計或溫度傳(chuan) 感器:精度為(wei) 0.1℃。
7、計時器:精度為(wei) 0.1s。
8、 位移計或位移傳(chuan) 感器:精度為(wei) 0.1mm。
9、 盛樣皿蓋:平板玻璃,直徑不小於(yu) 盛樣皿開口尺寸。
10、 溶劑:三氯乙烯等。
11、 其他:電爐或砂浴、石棉網、金屬鍋或瓷把坩堝等。
3 方法與(yu) 步驟
3.1 準備工作
3.1.1 按本規程T0602的方法準備試樣。
3.1.2 按試驗要求將恒溫水槽調節到要求的試驗溫度25℃,或15℃、30℃(5℃),保持穩定。
3.1.3 將試樣注人盛樣皿中,試樣高度應超過預計針入度值10mm,並蓋上盛樣皿,以防落入灰塵。盛有試樣的盛樣皿在15~30℃室溫中冷卻不少於(yu) 1.5h(小盛樣皿)、2h(大盛樣皿)或3h(盛樣皿)後,應移入保持規定試驗溫度±0.1℃的恒溫水槽中,並應保溫不少於(yu) 1.5h(小盛樣皿)、2h(大試樣皿)或2.5h(盛樣皿)。
3.1.4 調整針入度儀(yi) 使之水平。檢查針連杆和導軌,以確認無水和其他外來物,無明顯摩擦。用三氯乙烯或其他溶劑清洗標準針,並擦幹。將標準針插入針連杆,用螺釘固緊。按試驗條件,加上附加砝碼。
3.2 試驗步驟
3.2.1 取出達到恒溫的盛樣皿,並移入水溫控製在試驗溫度±0.1℃(可用恒溫水槽中的水)的平底玻璃皿中的三腳支架上,試樣表麵以上的水層不小於(yu) 10mm。
3.2.2 將盛有試樣的平底玻璃皿置於(yu) 針入度儀(yi) 的平台上。慢慢放下針連杆,用適當位置的反光鏡或燈光反射觀察,使針尖恰好與(yu) 試樣表麵接觸,將位移計或刻度盤指針複位為(wei) 零。
3.2.3 開始試驗,按下釋放鍵,這時計時與(yu) 標準針落下貫入試樣同時開始,至5s時自動停止。
3.2.4 讀取位移計或刻度盤指針的讀數,準確至0.1mm。
3.2.5 同一試樣平行試驗至少3次,各測試點之間及與(yu) 盛樣皿邊緣的距離不應小於(yu) 10mm。每次試驗後應將盛有盛樣皿的平底玻璃皿放入恒溫水槽,使平底玻璃皿中水溫保持試驗溫度。每次試驗應換一根幹淨標準針或將標準針取下用蘸有三氯乙烯溶劑的棉花或布揩淨,再用幹棉花或布擦幹。
3.2.6 測定針入度大於(yu) 200的瀝青試樣時,至少用3支標準針,每次試驗後將針留在試樣中,直至3次平行試驗完成後,才能將標準針取出。
3.2.7 測定針入度指數PI時,按同樣的方法在15℃、25℃、30 ℃(或5℃)3個(ge) 或3個(ge) 以上( 時增加10℃、20℃等)溫度條件下分別測定瀝青的針入度,但用於(yu) 仲裁試驗的溫度條件應為(wei) 5個(ge) 。
4 計算
根據測試結果可按以下方法計算針入度指數、當量軟化點及當量脆點。4.1 公式計算法
4.1.1 將3個(ge) 或3個(ge) 以上不同溫度條件下測試的針入度值取對數,令y=lgP,x=T,按式(T 0604-1)的針入度對數與(yu) 溫度的直線關(guan) 係,進行y=a+bx—元一次方程的直線回歸,求取針入度溫度指數AlgPen。
lgP = K + AlgPen × T (T0604-1)
式中: lgP——不同溫度條件下測得的針入度值的對數;
T——試驗溫度(℃);
K——冋歸方程的常數項a;
AlgPen——回歸方程的係數b:
按式(T0604-1)回歸時 進行相關(guan) 性檢驗,直線回歸相關(guan) 係數R不得小於(yu) 0.997(置信度95%),否則,試驗無效。
4.1.2 按式(T0604-2)確定瀝青的針入度指數,並記為(wei) PI:
PI = | 20-500 AlgPen | (T0604-2) |
1+50 AlgPen |
4.1.3 按式(T0604-3)確定瀝青的當量軟化點T800。
T800 = | lg800-K | = | 2.9031-K | (T0604-3) |
AlgPen | AlgPen |
4.1.4 按式(T0604-4)確定瀝青的當量脆點T1.2。
T1.2 = | lg1.2-K | = | 0.0792-K | (T0604-4) |
AlgPen | AlgPen |
4.1.5 按式(T0604-5)計算瀝青的塑性溫度範圍ΔT。
ΔT = T800-T1.2 = | 2.8239 | (T0604-5) |
AlgPen |
4.2 諾模圖法
將3個(ge) 或3個(ge) 以上不同溫度條件下測試的針入度值繪於(yu) 圖T0604-2的針入度溫度關(guan) 係諾模圖中,按 小二乘法法則繪製回歸直線,將直線向兩(liang) 端延長,分別與(yu) 針入度為(wei) 800及1.2的水平線相交,交點的溫度即為(wei) 當量軟化點T800和當量脆點T1.2。以圖中O點為(wei) 原點,繪製回歸直線的平行線,與(yu) PI線相交,讀取交點處的PI值即為(wei) 該瀝青的針入度指數。此法不能檢驗針入度對數與(yu) 溫度直線回歸的相關(guan) 係數,僅(jin) 供草算時使用。
5 報告
5.1 應報告標準溫度(25℃)時的針入度以及其他試驗溫度T所對應的針入度,及由此求取針入度指數PI、當量軟化點T800、當量脆點T1.2的方法和結果。當采用公式計算法時,應報告按式(T0604-1)回歸的直線相關(guan) 係數R。
5.2 同一試樣3次平行試驗結果的 大值和 小值之差在下列允許誤差範圍內(nei) 時,計算3次試驗結果的平均值,取整數作為(wei) 針入度試驗結果,以0.1mm計。
針入度(0.1mm) 允許誤差(0.1mm)
0~49 2
50 ~14 4
150~249 12
250~500 20
當試驗值不符合此要求時,應重新進行試驗。
6 電腦瀝青針入度測定儀(yi) ——國內(nei) 生產(chan) 廠家允許誤差
6.1 當試驗結果小於(yu) 50(0.1mm)時,重複性試驗的允許誤差為(wei) 2 (0.1mm),再現性試驗的允許誤差為(wei) 4(0.1mm)。
6.2 當試驗結果大於(yu) 或等於(yu) 50(0.1mm)時,重複性試驗的允許誤差為(wei) 平均值的4%,再現性試驗的允許誤差為(wei) 平均值的8%.